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0系統管理
第1章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0系統簡介
1.1 Linux簡介
1.1.1 UNIX操作系統的誕生
1.1.2 GNU早期簡史
1.1.3 POSIX標准歷史
1.1.4 Linux概述
1.1.5 Linux和開源軟件的商業化
1.1.6 Linux和開源軟件的商業模式
1.2 Linux內核及其發行版本
1.2.1 Linux發行版本概述
1.2.2 Linux內核的變遷
1.2.3 Linux主要發行版本
1.3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簡介
1.3.1 發展軌跡
1.3.2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0簡介
第2章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0系統安裝
2.1 硬件需求與兼容性
2.1.1 Linux硬件驅動現狀
2.1.2 主要硬件的兼容性
2.1.3 收集硬件信息
2.1.4 檢查系統硬件是否存在大的缺陷
2.1.5 獲取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0兼容性列表
2.2 安裝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0
2.2.1 使用本地光盤介質安裝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0
2.2.2 首次啟動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0的配置
2.3 進入單用戶模式重新設置root密碼
2.4 Linux硬件的穩定性檢測
2.4.1 穩定性檢測的作用
2.4.2 檢測CPU
2.4.3 檢測內存
2.5 卸載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0
第3章 Linux啟動過程和系統引導器GRUB
3.1 Linux啟動過程
3.1.1 Linux啟動過程詳解
3.1.2 Linux運行級別到目標
3.2 系統引導器GRUB
3.2.1 GRUB 2簡介
3.2.2 GRUB的啟動菜單界面
3.2.3 GRUB的啟動菜單項編輯界面
3.2.4 GRUB 2命令行界面
3.2.5 GRUB 2的一些常用命令
3.2.6 理解GRUB 2的配置文件
3.2.7 /etc/grub.d目錄下的腳本文件
3.2.8 應用實例
第4章 Linux虛擬化配置
4.1 Linux虛擬化簡介
4.1.1 Linux虛擬化類型
4.1.2 Linux虛擬化項目
4.1.3 Linux服務器虛擬化的重要性
4.2 KVM虛擬化技術
4.2.1 KVM虛擬機簡介
4.2.2 安裝及配置KVM相關軟件
4.2.3 使用virt-manager建立一個KVM虛擬機
4.2.4 KVM虛擬機功能簡介
4.2.5 使用命令行執行高級管理任務
4.3 KVM虛擬機存儲設置
4.3.1 KVM虛擬機存儲模式解析
4.3.2 創建基於分區的存儲池
4.3.3 創建基於目錄的存儲池
4.3.4 創建基於LVM的存儲池
4.3.5 使用命令行方式管理存儲池
4.4 KVM SPICE配置
4.4.1 SPICE簡介
4.4.2 安裝及配置SPICE服務器
4.4.3 使用SPICE客戶機
4.5 Docker:容器級虛擬化
4.5.1 簡介
4.5.2 Docker的安裝
4.5.3 了解命令行參數
4.5.4 主要子命令簡介
4.5.5 Docker常用命令
4.5.6 使用Docker命令行操作Docker鏡像
4.5.7 在Docker里運行Tomcat程序
第5章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0系統日常運維管理
5.1 Linux用戶管理
5.1.1 基於命令行管理工具
5.1.2 使用圖形化工具管理用戶
5.2 軟件包管理
5.2.1 RPM軟件包管理
5.2.2 YUM軟件包管理
5.2.3 使用圖形化工具
5.3 Linux文件管理
5.3.1 基於命令行的文件管理
5.3.2 基於圖形化的文件管理工具
5.4 Linux計划任務管理
5.4.1 at相關命令
5.4.2 at相關命令使用實例
5.4.3 系統資源的定時調用(使用cron)
5.4.4 Linux計划任務圖形化工具Gnome-schedule
第6章 Linux文件系統管理
6.1 Linux文件系統介紹
6.1.1 文件系統定義
6.1.2 Linux文件系統的體系結構
6.1.3 Linux文件系統結構
6.1.4 /proc文件系統
6.1.5 Linux文件系統的組成
6.1.6 文件類型
6.1.7 Linux文件系統的特性
6.1.8 Linux主流文件格式
6.1.9 查看當前Linux支持的文件系統類型
6.1.10 Linux中對大型文件的支持
6.2 Btrfs文件系統管理
6.2.1 建立文件系統
6.2.2 掛載文件
6.2.3 修改Btrfs文件系統的大小
6.2.4 創建快照(snapshot)
6.2.5 創建子卷(subvolume)
6.2.6 創建RAID
6.2.7 添加/刪除新設備
6.2.8 文件系統轉換
6.2.9 檢查Btrfs文件系統
6.2.10 debug功能
6.3 XFS文件系統管理
6.3.1 安裝相關軟件包
6.3.2 使用xfs管理命令
第7章 Linux存儲管理工具
7.1 Linux磁盤管理工具命令
7.1.1 fdisk:磁盤分區
7.1.2 badblock:檢查磁盤
7.1.3 parted:磁盤分區工具
7.1.4 df:顯示報告文件系統磁盤使用信息
7.1.5 du:顯示目錄或者文件所占的磁盤空間
7.1.6 dd:磁盤操作
7.1.7 mdadm:RAID設置工具
7.2 Linux磁盤操作實戰
7.2.1 為Linux添加新硬盤
7.2.2 Linux磁盤配額配置
7.3 Linux磁盤RAID配置
7.4 LVM管理工具
7.4.1 LVM基礎
7.4.2 命令行LVM配置實戰
7.4.3 使用ssm命令管理邏輯卷
7.4.4 使用system-config-lvm管理LVM
7.5 使用gnome-disk-utility 磁盤工具
7.5.1 簡介
7.5.2 安裝並使用
7.5.3 主要功能
7.6 使用GParted分區編輯器
7.6.1 簡介
7.6.2 安裝
7.6.3 創建分區
7.6.4 格式化分區
7.6.5 激活分區
第8章 Linux 服務管理
8.1 systemd簡介和特點
8.1.1 systemd提供了按需啟動能力
8.1.2 systemd采用Linux的Cgroup特性跟蹤和管理進程的生命周期
8.1.3 啟動掛載點和自動掛載管理
8.1.4 實現事務性依賴關系管理
8.1.5 能夠對系統進行快照和恢復
8.1.6 日志服務
8.1.7 unit的概念
8.2 systemd的使用
8.2.1 unit文件的編寫
8.2.2 創建自己的systemd服務
8.3 系統管理員需要掌握的命令
8.3.1 sysvinit和systemd 的命令對比列表
8.3.2 systemctl命令實例
8.3.3 其他設置
8.3.4 圖形化服務管理工具
8.4 舊版本遺留的服務工具
8.4.1 chkconfig
8.4.2 ntsysv
8.4.3 xinetd
8.4.4 TCP_Wrappers
第9章 Linux TCP/IP網絡配置管理
9.1 Linux網絡基礎
9.1.1 Linux下端口號分配
9.1.2 Linux的TCP/IP網絡配置
9.2 通過Linux命令行進行網絡操作
9.2.1 Linux的TCP/IP配置
9.2.2 Linux服務器的靜態路由配置
9.2.3 adsl連接配置
9.2.4 連接無線網絡
9.3 使用NetworkManager配置網絡連接
9.3.1 NetworkManager簡介
9.3.2 安裝啟動服務
9.3.3 使用NetworkManager配置有線網絡接口
9.3.4 使用NetworkManager連接WiFi(802.11)網絡
9.3.5 使用nmtui
9.4 掌握Linux命令行網絡配置工具
9.4.1 ip命令
9.4.2 nmcli
第10章 Linux防火牆
10.1 防火牆技術
10.1.1 防火牆簡介
10.1.2 Linux防火牆技術
10.1.3 使用system-config-firewall快速構建Linux防火牆
10.2 使用FirewallD構建動態防火牆
10.2.1 FirewallD簡介
10.2.2 具有命令行的FirewallD的基本操作
10.2.3 使用圖形化工具
第11章 使用SELinux和Linux安全審計工具
11.1 使用SELinux
11.1.1 SELinux起源
11.1.2 SELinux架構
11.1.3 與SELinux相關的文件
11.1.4 SELinux使用實戰
11.1.5 SELinux布爾值和上下文配置
11.1.6 使用命令行工具管理SELinux
11.1.7 SELinux日志文件的使用
11.1.8 SELinux和網絡服務設置
11.2 使用GUI工具建立SELinux策略模塊
11.3 Linux安全審計工具
11.3.1 Linux用戶空間審計系統簡介
11.3.2 安裝軟件包並且配置審計守護進程
11.3.3 用戶空間審計系統的使用實例
第12章 Linux存儲設置
12.1 iSCSI設置
12.1.1 iSCSI技術簡介
12.1.2 Linux iSCSI配置
12.2 NFS網絡存儲設置
12.2.1 NFS簡介
12.2.2 配置NFS服務器
12.2.3 配置NFS客戶端
12.3 GlusterfsFS文件系統設置
12.3.1 GlusterFS簡介
12.3.2 創建Distributed Volume
12.3.3 創建Replicated Volume 2
12.3.4 創建Striped Volume
12.3.5 創建Distributed Replicated Volume
第13章 使用Webmin工具管理RHEL 7.0
13.1 Webmin安裝配置
13.1.1 Webmin簡介
13.1.2 下載安裝Webmin
13.1.3 防火牆設置
13.2 使用Webmin
13.2.1 登錄Webmin
13.2.2 Webmin的自身配置
13.2.3 Webmin主界面
13.2.4 理解Webmin配置文件
13.3 主要模塊簡介
13.3.1 服務器類型模塊
13.3.2 網絡配置管理
13.3.3 硬件配置管理
13.3.4 系統配置管理
13.3.5 其他配置管理
13.3.6 Cluster
13.3.7 Un-used Modules簡介
13.4 Webmin的安全性
第14章 Linux遠程控制
14.1 SSH服務器的工作原理
14.1.1 SSH服務器和客戶端的工作流程
14.1.2 SSH的安全驗證
14.2 配置OpenSSH服務器和使用SSH客戶端
14.2.1 安裝並啟動OpenSSH
14.2.2 配置文件
14.2.3 配置使用口令驗證登錄服務器實例
14.3 應用SSH客戶端
14.3.1 SSH客戶端工具
14.3.2 生成密鑰對
14.3.3 圖形界面工具gFTP
14.3.4 使用Windows SSH客戶端登錄OpenSSH服務器
14.4 RHEL 7.0和Windows之間的桌面遠程控制
14.4.1 使用Windows桌面遠程控制RHEL 7.0
14.4.2 使用RHEL 7.0桌面遠程控制Windows
第15章 RHEL 7.0的日志管理
15.1 日志管理簡介
15.2 Linux日志管理工具
15.2.1 Linux日志管理工具簡介
15.2.2 日志管理軟件包psacct簡介
15.2.3 lastcomm命令
15.2.4 sa命令
15.2.5 ac命令
15.2.6 accton命令
15.2.7 其他日志管理實用工具
15.3 Linux日志管理技巧
15.3.1 使用logrotate工具
15.3.2 搜索日志文件的策略和技巧
15.3.3 手動搜索日志文件
15.3.4 使用logwatch工具搜索日志文件
15.3.5 使用journal
15.4 使用圖形化工具:系統日志查看器
15.4.1 系統日志查看器的安裝
15.4.2 快速使用入門